第二七一章 钟源的传说 (第1/2页)
在悟道丹问题爆发了差不多十多年之后,修真界那些大门派终于有了动作。
因为那些返虚修士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并不能避免悟道丹的毒害,只不过是时间比较慢一点而已。
停止服用悟道丹几年之后,一样的会有神不守舍的情况出现,停止服用的时间越长,表现的越是躁狂。
他们也试过服用别的灵药来缓解那种症状,但是没有用,那种症状根本不可以逆转,停止服用的时间越长,反应就越激烈。
只能继续服用悟道丹。
要不然,不用等到多年后悟道丹的毒性爆发,就是现在这一关,他们就过不了了。
明白了这个事实之后,那些修真大派才真的绝望。
然后再绝望也很快转化成了愤怒。
要不是听信了“返虚修士对悟道丹不会产生依赖”这种说法,大多数的返虚修士都不会服用这种丹药。
他们是想着反正没有坏处,只有好处,服用一下也是无妨,锦上添花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结果,他们也中招了。
返虚修士也不能避免,那意味着他们的门派就完了,只能由一批金丹修士来挑大梁。
纵然是里面有着天纵之才,短短百余年的时间,也不足以培养出化神修士来,更不用说返虚修士了。
只有少数的门派,并不是所有元婴以上修士都服用了这样的丹药,有的门派的返虚修士正处在闭关期间,他们有的为了冲击瓶颈,一闭关就是几百年的,但是躲过了这一场劫数。
不过能够躲过的并不多。
蛮荒大陆修真界,最少八成以上的返虚修士都没有躲过此劫,服用了悟道丹。
这也意味着,哪怕是服用的最迟的返虚修士,最多再过一百多年,就要死去。
化神以及元婴,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神剑宗已经算是幸运者了。
这当真是修真界的一场大劫。
那些返虚修士明白到自己也不能幸免之后,开始准备为后事筹划。
蛮荒大陆修真界一两百名返虚修士聚集到了一起,开始商议悟道丹的事情。
首先商议的就是要联起手来灭掉万灵教,万灵教必须要灭掉,他们是万恶之首,不灭掉都用不着谈别的事情。
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它灭掉。
要是任由万灵教继续存在,等到百余年后,蛮荒大陆修真界的高阶修士死伤多半,到时候万灵教就有能力统治整个蛮荒大陆,按照他们那种教义和在苍岩国推行的做法,所有的门派都得灭掉。
“我们这些服用了悟道丹的人,哪怕都自爆,也要把他们给灭掉。”
一个大门派的掌门人悲凉的说道。
这边修真界还有一两百名返虚修士,真要跟万灵教拼,应该还是能够拼过的。
特别是他们现在很多人都已经逼上了绝路,存了必死之心,没有了太多的顾虑,这样一来,战斗力又要强上很多。
不过拼上这一场,还能够剩下多少人,那就不好说了。
“万灵教绝对要灭掉,”乾元子道,“当年就是因为我们心存太多顾虑,以为他们不出苍岩国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谁知道他们竟然狠毒如斯,做下这等伤天害理之事,却是我们当初做错了。”
现在唯一避免了这一次劫难的大门派就是祥云观,他也是修真界剩下的少数几个参与了几千年前和万灵教谈判的掌门人,在修真界的地位很高,属于几个主导这次聚会的人之一。
“这一次绝对不能对他们姑息了。”
很多大派的掌门人都说道。
对于这一点,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凌虚门掌门顾惜缘也在其中,凌虚门可另外几家贩卖悟道丹的大门派一样,因为手中握有的悟道丹很多,所以门下修士基本上都有服用,属于重灾区。
现在差不多蛮荒大陆所有的返虚修士都来到了这里,他想起了在芷国附近,还有一名隐藏着的返虚修士。
于是开口说道:“这一次是修真界共同的劫难,请万灵教的战争,也应该所有修士都参与。在芷国附近,有一位深藏不露的道友,也已经到了返虚境界,我们应该邀请他参战。”
“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返虚道友?”
乾元子愣了一下。
“他的名字叫钟源,应该有秘法封印自己的修为,显示出来的是化神巅峰境界,”顾惜缘说道,“那位道友好像对修真界的应酬不感兴趣,也无意于创建门派,弄了一个望月科技城,制造一些凡人使用的东西,倒是做了积德行善的事情。”
“还有这种人?”
很多修士都表示不能理解。
有人的顾惜缘:“顾道友,你是怎么知道此人的?”
顾惜缘苦笑一声:“说来惭愧,我知道这件事情,还是万灵教弄了一张画像,让我调查此人,弄清此人底细之后,就可以将悟道丹交与我贩卖。”
他这么一说,有几家同样销售悟道丹的门派修士恍然大悟——因为他们当年也接到过那样的要求。
有人更是拿出一张钟源的画像来:“这不是这个画中人?”
顾惜缘点头:“正是此人。”
“万灵教为何要大张旗鼓的调查此人?”
很多修士都没法理解。
万灵教是蛮荒大陆最强大的一个教派,却要调查一个默默无闻的修士,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以前我也不是很理解,现在有些想明白了。”顾惜缘说道,“在两百多年前,芷国修真界的悟道丹还是春水堂销售的时候,有人在芷国那边很多的修真坊市散发传单,说悟道丹是万灵教对付蛮荒大陆修真界的阴谋,修士不应该服用此药,曾经弄起一片人心惶惶,现在想来,应该是那位道友所为,因为和他有关联的两家修真门派,都不怎么服用这种丹药,其中有一家更是禁止服用。”
“两百多年前……”有修士叹息,“那个时候悟道丹还没有传到北方,就有这样的观点,可谓是真知灼见。如果这件事情能让大家都知道,也就不会有今日之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