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糯米文学 > 独治大明 > 第三百三十五章 着眼田间,兴衰在农

第三百三十五章 着眼田间,兴衰在农

  第三百三十五章 着眼田间,兴衰在农 (第1/2页)
  
  不论是帝国都城,还是这一座神秘的海岛,这里的故事离普通百姓太过于遥远。
  
  同样的十月,弘治三年迎来了秋收,普通百姓在意的是自家田里的收成,下半年辛苦的劳动成果。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
  
  今年下半年江南风调雨顺,坐拥四十亩良田的徐里迎来了一场大丰收,每亩得粮1.5石,共计60石粮。
  
  正税扣除三十分之一,除去各种杂项后,家里还剩下粮食50石,脱壳成米40石。
  
  只是徐家供养一个花销很大的读书人,家里又有着近十口人要养,所以仍旧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今年是丰年不假,但家里这么多张嘴,徐辅还得专心读书,所以大家别想着添加新衣裳了。咱们将一点粮食攒下来,只有家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等将来徐辅读书有出息了,咱们的日子自然就可以吃香喝辣了!”
  
  徐里作为家长有着自己的处世之道,其实主要是从父亲和爷爷那里继承下来的思想,在晚餐时对几个儿子和儿媳叮嘱起来。
  
  虽然40石粮看起来很多,但丰年米贱,换的银子并不见得会增多。何况一家十口消耗的米粮并不是小数目,加上油盐酱醋都需要花销,其实亦是平平淡淡过日子。
  
  由于这时代的生产力低下,一些山地并不适合种水稻,即便中产之家其实日子同样过得紧巴巴的。
  
  一旦供养读书人,他们家里简直是开启了一个无底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很多江南殷家的家庭并不短视,他们知道唯一出路是供养一个进士官,不仅得到朝廷的优免,而且想要借着权势的力量一步登天。
  
  正是如此,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平实,但亦拥有着飞黄腾达的希望。
  
  广东布政使司,雷州府海康县。
  
  由于整个雷州半岛受到台风的影响,今年秋季的收成欠佳。
  
  坐拥三十亩田的康大海拥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老脸,看着晒谷场的收成显得忧心忡忡的模样,嘴里的槟榔咀嚼了一遍又一遍。
  
  正常年份的亩产四百斤,但今年受到连续台风的影响,仅仅只有往年的一半,共计产量是六千斤。
  
  正税需要扣除四百斤,加上官府的各种杂项,家里能得到的粮是14石。
  
  康大海将嘴里的槟榔吐掉,唾沫已经变成血色,这14斤粮仅仅只能持续他们一家的生计,而今年休想买肉过年了。
  
  “今年的年份不好,所以到明年春收都要省着吃,油盐能少放就少放。等到换粮有节余,我会买条鱼干回来做年晚餐,年年有鱼嘛!”
  
  康大海在晚饭的时候,亦是将自己盘算的计划说出来,而这种持续生计的方式已经持续了几代人了。
  
  丰年吃肉,平年吃鱼,灾年吃土。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存在差异,江南的百姓还能想着办法供养子弟读书发财致富,但偏远地区的百姓更多是想着生计。
  
  若说他们的出路在哪,恐怕只能是偷偷溜到海上谋生,从事杀人越货的勾当,进而摆脱这种勉强填饱肚子的生活。
  
  倒不是他们不想做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只是奈何辛辛苦苦耕种的收成摆在眼前,他们再勤劳亦是仅仅能填饱肚子,这种水稻的产量根本无法让他们有节余。
  
  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扶沟县。
  
  由于黄河治理还在持续,赵老实的田地受到泄洪的影响,刚刚长势良好的庄稼突然被淹没在河水中。
  
  他们一家子忙碌了小半年,虽然得到了朝廷的免税,但自己名下的三十亩仅仅只得到了一千斤的粮食。
  
  “朝廷正在整治黄河,只要熬过今年,那么明年咱们便能顿顿填饱肚子!虽然咱们现在是吃不饱,但总比背井离乡要强,所以都忍上一忍,趁冬至未来,多到外面挖野菜储粮过冬!”
  
  赵老实奉行的是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虽然喝的稀弱整个人有气无力,但还是进行发言鼓励大家道。
  
  他们所处地区的土壤不错,但奈何地处黄河之侧,所以河患频频出现,时而丰年,时而又颗粒无收。
  
  现在处在了特殊的时期,为今之计只能选择苦熬,只希望明年春收能迎来丰收,从而摆脱现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生活在这个时代便是如此,日子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土地农产物的产量,而产量几乎是由老天来决定。
  
  正是这个金秋十月,整个华夏大地呈现着悲喜三重天。
  
  虽然文人一直渲染盛世,只是安史之乱直接戳穿了盛唐的谎言,那一个歌舞升平的长安城外是饿殍遍野。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不论是哪个时期,虽然一些人享受到了和平盛世所带来的繁荣,但生产力低下注定需要更多的百姓负重前行。
  
  只是很可惜,普通的劳苦大众一直都没有发声权,历史是由文人所书写,甚至是由文人定义好与坏。
  
  周朝明明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王朝,结果在文官集团的极力渲染下,反倒成为了治国的标杆。
  
  很神奇地,既出现了武则天的周朝,亦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后周,似乎周朝真是一个使人人丰衣足食的时代般。
  
  时至今日,哪怕明制对六部尚书有固定的称谓,但官场仍奉行周朝称呼。
  
  吏部尚书称为天官或太宰,工部尚书称大司空,礼部尚书称大宗伯,户部尚书称大司徒,兵部尚书称大司马,刑部尚书称大司寇。
  
  虽然几经变迁,但《周礼》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主观观点认为:乱世崩溃于《周礼》的瓦解,盛世则是源于《周礼》的回归。
  
  至于他们奉为圣人的孔子,则是将其失败归咎于生于乱世,而一个统一的王朝恢复《周礼》则会创造出盛世。
  
  不过现在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当今圣上并没有盲目地追求周礼,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关注着百姓的粮袋子。
  
  历史的光芒不能只照耀着繁华的长安城,亦得着眼于勤勤恳恳劳作的普通大众,看着他们每一年的具体收成。
  
  话分两头,荒岛之地凸显农作物种子的可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