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糯米文学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41章 针对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订阅)

第41章 针对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订阅)

  第41章 针对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订阅) (第1/2页)
  
  甚至,颇为自知之明的张梁也很清楚,就连自己在兵法韬略之上也不过是稀松平常。
  
  ‘可恨,纵观吾太平道有百万之数,却无一能征善战之人。’
  
  张梁心中阴郁,却也是无可奈何。
  
  如今太平道起义之事,可谓是处处受挫,令张梁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因此,在隐约听到外界传来的喊杀之声时,就迅速起床前来议事厅。
  
  而张梁定了定心神,也不再等其余的黄巾将领赶来,径直开口道。
  
  “管亥已到乎?”
  
  在人群之中,一位体格最为魁梧的壮汉走了出来,应道。
  
  “人公将军,吾在此。”
  
  张梁急声道。“管亥,你持吾令,迅速调五百黄巾力士与三千道众前往粮仓斩杀敌众,且务必尽快扑灭大火。”
  
  “是!”
  
  管亥也不废话,拿过张梁递过来的太平道令旗,急步地朝着门外。
  
  随即,张梁看着已经到场的另外四员将领,继续命令道。
  
  “徐和、司马俱、吴霸、陈败,尔等各领五千道众迅速支援南北城门。”
  
  这四人同样上前接过张梁的令旗,迅速下去召集教众。
  
  而张梁则是继续坐于府衙议事厅之中,低着头不断沉思还有没有什么纰漏之处,琢磨犹豫,又有些焦虑地等着传信。
  
  很快,随着其余黄巾将领也是或快或慢地赶到议事厅,张梁这才忽然想到了什么,命令道。
  
  “卞喜,你速召集三千道众,巡视城内,高呼太平道义安抚信徒人心。”
  
  “是。”
  
  卞喜连忙接过令旗,然后即刻下去调集道众。
  
  于人群之中的褚燕见状,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人公将军,虽攻城喊杀之声皆在南北两侧传来,但东西方向也不可不防,宜下令加强戒备。”
  
  张梁闻言,思索了足足数息,这才点了点头,道。
  
  “所言极是,那便……”
  
  就在这时,一黄巾力士于议事厅外高喊。
  
  “报。”
  
  “快进来。”张梁连忙说道。
  
  黄巾力士急声道。
  
  “人公将军在上,管亥将军已将进攻粮仓之敌尽数斩杀,如今已经组织大量人手灭火,火势已经及时控制,损失不大。”
  
  “善!”
  
  张梁的脸上,顿见喜色。
  
  巨鹿城之中,粮仓可谓是尤为重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整个巨鹿城大量太平道教众的饱腹问题,甚至还负担着往广宗一线的粮草供给。
  
  而后,南北城门方向也是接连传来好消息,均已接连击退来袭之敌。
  
  直至此刻,这才让张梁放松了下来,等管亥、徐和、司马俱等将领接连回来。
  
  张梁毫不吝啬地分别进行赏赐,这才询问了起来。
  
  “人公将军,袭击粮仓之敌约五十,已全部诛杀。而尽管已经全力扑灭大火,但损失粮草依然高达万担。”管亥一拱手,如实地说道。
  
  “区区万担粮草,小事罢了。”
  
  张梁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并不在意这丁点的损失。
  
  对于如今的巨鹿而言,最不缺的就是粮草了。
  
  不仅仅是因为劫掠了大量的百姓,更重要的是将当地大量的世家豪族都薅得干干净净,并且是连骨髓都全部给薅了出来的那种。
  
  而且与那些一穷二白的农民不同,世家豪族们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屯屯鼠”,家中囤着大量的钱粮。
  
  这也是为何盛世之时,穷兵黩武,倾国之力也难以组建一支百万大军,但乱世之时,许多诸侯动辄就能起兵数十万的原因所在。
  
  因为处于盛世的军费,是由底层百姓所缴纳的赋税所供给。
  
  且若以全国极限所产赋税为一百之数,世家大族等免税群体往往薅走半数,贪官污吏又拿走二成,一成还需维系朝廷运转,一成作为皇亲国戚的开支,仅剩的一成才是朝廷可用之钱。
  
  而身处乱世,那自然就是赢家通吃。
  
  莫说是世家大族所囤钱粮,原轨迹的曹老板甚至连埋地下的世家大族陪葬品都不忘薅出来当军费。
  
  (PS:在这里,只说一个数据:在生产力比汉代更低的战国时期,赵国一次性就被坑杀了40万士卒,可想而知极限养兵的话能有多夸张。
  
  对比下来,明末崇祯真就是可怜虫,为了一丁点的军饷去求百官打赏,百官还不赏……)
  
  而如今,大量世家豪族所囤钱粮可谓是尽数便宜了太平道,并且被张角全数运到巨鹿存放了起来。
  
  因此对于如今的太平道而言,缺的不是钱粮,困难的是如何运送粮草罢了。
  
  随即,张梁看向前往南门的徐和、司马俱。
  
  司马俱想了想,咧着嘴,露出一副大黄牙,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