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推行新币 (第2/2页)
赵兴让人搜集了一些民间的铜钱,仔细辨别,分出一部分‘价钱’。
经过称重后发现,假的铜钱,一百文才有朝廷铸造的八十文重,分散到每一文上并不明显。
铜铸造成钱,本身就有利可图,更别说假钱用铜更少了。
这其中的利益可想而知。
假钱不仅重量上稍轻一点,做工上也要差不少。
不说一眼假,但是稍微辨别就能区分出来。
可赵兴让人搜集的假钱,发现从太宗之时铸造的钱里就已经有了。
可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点风声都没有。
民间那些商铺不可能看不出来,可他们还是将其当成真钱收。
可见这背后的水有多深。
更恐怖的是,赵兴让人随意搜集的铜钱,其中真假比例几乎各占一半。
这意味着如今大宋铜钱一半都是假的。
整个大宋有多少铜钱?再算上那些流露出去的,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
“诸位爱卿过虑了,造假之事朕自然也考虑过,自有辨别之法。如何辨别,朕暂时就不说了。至于有爱卿说民间的金银如何办,这个问题更好解决。
朕会命人在大宋各个州府开设钱庄,可以拿银子去钱庄兑换银币,只需扣除火耗和成色即可。
大宋商业发达,但是商贾携带大量钱财,来往不便不说,还有可能遇到劫匪。
建造钱庄,商贩便可把钱存入,然后再别的地方取出。
打个比方,朕要带十万两银子去洛阳,可以直接存入汴京的钱庄,拿着票据去洛阳取即可。蜀地早就运用此法,非常方便。”
“陛下不可,此法之所以没有推行天下,就是因为票据很容易作假。一但有人造假,到时候随时的银钱谁来承担?”韩章说道。
蜀中因为道路的问题,那些商贾才联合建立了钱庄。
只用于那些联合成立钱庄的商贾之间。
可是要推广全国就不一样了,古代又不像后世那样有网络,这边存那边就能查到,一但有人造假根本防不胜防。
“朕既然要在各地设立钱庄,自然早有准备。商贾需要大批存钱,到外地取出,必须提前存入,并说明在何处取出。
届时收到存款的钱庄,会详细核对信息,然后通过驿站告知需要取钱的钱庄,避免造假的可能。”
“陛下,百密还有一疏,这样依旧有空子可钻,一旦出什么问题,会引起大乱的。”韩章说道。
“大相公多虑了,朕会设立严格的审查制度,还会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设立钱庄,不仅能为朝廷赚取大量钱财,也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好事。不可因噎废食。”赵兴摆手道。
韩章闻言也不在劝,其余的官员倒是问起了兑换银币的火耗和成色该怎么算。
银币普通百姓几乎用不上,主流还是铜钱。
因此一些参与造假铜钱的官员,因此阻力并不大。
赵兴心里冷笑,他之所以没有提出要重铸铜钱,就是料到了这一点。
等皇城司那边把铸造假铜钱的事情查清楚,解决掉这些人后,再提出铸造新的铜钱,到时候阻力自然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