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让评奖更为客观 (第2/2页)
不少一些短片也发了回来。
此刻,别墅家里,小包子指着视频里的李牧,大笑喊道,“是爸爸呀”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找爸爸呀。”
小包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抬起大大的眼睛,期待的看向刘伊菲。
“还有几天啊,头几天让爸爸先忙工作!”刘伊菲笑着摸了摸小包子的头发。
“哦!”小包子连连的点头,随即看到趴在地上的阿拉斯加,“妈妈,我们能不能把阿拉也带上呀。”
“可以是可以,就是阿拉去戛纳会不会太热了。”
刘伊菲也瞅了一眼趴在地上吐出舌头的阿拉,一时间哭笑不得。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
第二天清晨,戛纳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酒店的书桌上。
李牧喝了一杯黑咖啡,准备前往主竞赛单元的首场电影首映。
他评委们聚集在特定的放映厅内,这是一个为评审团专门安排的小型影院,灯光柔和,座椅舒适。
首映电影是一部来自美国的文艺片,题材算不得什么深刻。
讲述了1980年代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少年主角在种族歧视与阶级矛盾中成长,充满对“美国梦”的反思。
可以说很美国式的拍法以及反思。
李牧虽然表情没多大变化,但是对于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感觉。
电影结束后,评委们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各抒己见。
“叙事节奏太拖沓!”来自伊朗的阿斯哈·法哈蒂率先说道,“镜头张力也不够”
不管阿斯哈·法哈蒂对美国的有没有意见,不过这番评价算是把电影贬低的一无是处了。
这种发言,再结合这两天的一些了解,李牧心里也大概知道这人的性格了,目的性很明确且一定要抵达目标的强势性格。
李牧之前也查过这些评委的资料,法哈蒂曾在2012年担任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评委,那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是迈克·李,评委会成员还有欧容、吉伦哈尔、甘斯布、安东·寇班等。
后面其接受采访回忆起那年当评委的经历,称之为“灾难”,称迈克·李在金熊的选择上完全独裁,只认可自己喜欢的《凯撒必须死》,只剩下吉伦哈尔和他自己一起捍卫戈麦斯的《禁忌》和佩措尔德的《芭芭拉》,甚至还暗示其余评委的品味很差。
李牧还没开口,其余评委还在讨论着。
主要是他想到了这一次主竞赛单元里似乎有一部伊朗电影,正是鲁斯塔伊导演的《莱拉的兄弟》。
同是伊朗的倒也还好,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女主演塔拉内·阿里多斯蒂曾是法哈蒂的御用女演员,合作过《烟花星期三》《关于伊丽》《美丽城》以及《推销员》,男配佩曼·莫阿迪是《一次别离》的男主。
这种情况以及按照法哈蒂的性格,李牧似乎已经看到了,如果能为同胞和好友争取奖项,法哈蒂的是绝对不会避嫌的。
如何去平衡这些个人情感主观因素让评奖更为客观,不仅是其余评委的责任,更是他这个评委会主席的责任.